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

轉貼: 【新良食運動】宿舍屋頂種菜!清大生開辦校園伙食


【新良食運動】宿舍屋頂種菜!清大生開辦校園伙食


文—黃哲斌
 
清華大學發揮宿舍共學的團體力量,在宿舍屋頂種菜,在公用廚房自煮、共食,身體力行減少食物里程,支持在地農產
【新良食運動】宿舍屋頂種菜!清大生開辦校園伙食

在屋頂收集雨水種菜


 
當小學營養午餐,成為社會矚目的話題,一群清華大學的老師與學生,正默默推動自己的飲食革命。
 
他們組讀書會討論食育議題、推動宿舍煮食、在屋頂收集雨水種菜、進行校園飲食環境調查。他們甚至自組跨系伙食團,向在地小農買食材,一邊開伙,一邊思考如何推廣正確的飲食觀念。
 
清大的清華學院,是國內少數比照英美「住宿學院」設立的宿舍共學制度。成立五年來,學生陸續自發組團參訪農村、報名農業營隊,關心人與土地議題。
 
其中,「校園飲食」成為他們的核心課題。清華學院助理教授李天健表示,「食物作為一種中介物,背後承載了人與自然的關係、人與人的分享互動。」
 

過半大學生 孤獨外食


 
去年,學院學生花3個月,規劃籌辦一場校園綠色飲食教育論壇,包括進行校園問卷調查。結果發現,超過半數清大學生習慣「獨食」、近6成蔬菜攝取不足、7成仍習慣使用免洗餐具、逾4分之3希望能在校內自行煮食。這份700名學生填答的問卷,成為清華學院推動綠食育的依據。
 
李天健指出,清華學院原本就有「綠宿舍」課程,學生在校舍屋頂收集雨水、種植蔬菜、開闢綠屋頂。課程中,發展出「綠飲食小組」社群,老師與學長帶著30幾名大一學生,週末到新竹逛傳統市場,與菜販聊天、理解食材。然後買菜回宿舍烹煮,一面分享彼此心得。
 
台灣的大學宿舍,大多不鼓勵學生煮食。清華學院反其道而行,在宿舍闢設公用廚房與餐廳區。李天健認為,若要喚起學生對食材來源的重視,必須先引發他們對食物的興趣,並建立認識食材與自力煮食的環境。
 

共食、共學、共膳社團


 
學生反應非常熱烈,他們引進新竹在地的飲食文化,邀請一位新竹主婦聯盟的媽媽示範「10分鐘料理」,讓飲食成為生活中的例常思考。
 
除了院內的住宿學生,他們也希望將食育觀念,推廣到整個校園。去年11月,學院學生劉冠呈、李博霖成立第一個「校園伙食團」,推動小規模共食、共學、共善(膳)社團。每週兩次,由16位自願參加的學生,每人每次繳交70元,向在地農夫採買食材。他們利用校園餐廳閒置時段,一面共食,一面共讀農業、土地與食物相關的書籍。
 
這學期開始,清華學院師生著手推動「校園餐廳食物里程與產地大調查」,希望透過學生議會的監督力量,讓學校外包餐廳揭露食材來源,讓同學知道自己每一餐花了多少食物里程。
 
從宿舍煮食、成立伙食團、開設食物議題課程,到推動校園飲食革命,清大學生「讓吃不再只是吃,而加入同伴的分享、對自然的感受、對社會的思考,」李天健說。

以上擷取自: http://news.msn.com.tw/news3112199.aspx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